要不是早早遇見過十年後的霍留行,
沈令蓁怎麼也想不到,
枕邊那個活閻王似的動不動折她脖子嚇唬她的男人,
來日會待她如珠似寶,愛她到生死可拋。
第1章
大齊建元二十七年春,汴京城的權貴們都在可惜一位姑娘。
說這望門沈氏大房的獨女,生得仙姿玉貌,又才情橫溢,還有個爵至國公的爹,受封鎮國長公主的娘,本該是事事順遂的如意命,卻被指了門倒霉婚事,許給了邊關那雙腿殘疾的霍家二郎。
且這指婚人,正是再尊貴的英國公與鎮國長公主都無法忤逆的當今聖上。
至於指婚的緣由,滿朝皆知,便是霍家次子早年闲來無事,在邊關的風水寶地栽了一片樹林,經年後大樹參天,恰巧抵擋了今年孟春西羌族騎兵的入侵,因此論功受賞。
種樹種出個天仙媳婦兒,那霍二郎倒是羨煞旁人。
卻可憐正當韶華的沈千金,做了沈家十五年的掌上嬌珠,往後便要到荒涼之地喝西北風去了。
隻是眾人同情歸同情,至多也不過關起房門暗自嗟嘆。塵埃既定,皇命難違,撥開天窗還得亮著眼說瞎話,拱手向英國公道一聲“恭喜恭喜”。
難為老國公堆了滿面笑容,臉上每一道褶子卻都分分明明寫著——王八念經,你爹不聽!
不怪素來好脾氣的國公爺在褶子裡這樣動粗。倘使霍二郎單是個殘廢,沈家也認了,可那霍氏是什麼人家?
是二十七年前赤膽忠肝地效忠前朝末帝,與當今聖上兵戈相向的虎狼將門!
聖上當年心慈留了霍氏滿門也罷,如今又是為哪般?
Advertisement
兩個孩子,一個流著新朝的血,一個背著前朝的債,哪怕霍氏駐邊多年,被西北的黃沙磨平了反骨,這也絕不是樁好姻緣。
眼看四月十七婚期將近,國公府屋漏偏逢連夜雨——沈千金失蹤了。
接下聖旨後,沈令蓁連著幾日閉門謝客,鬱鬱不樂,這一天,英國公思忖著帶她去城外桃花谷散心,哪知他不過疏忽稍頃,女兒就不見了。
與沈令蓁一道消失的,還有她的貼身婢女,以及恰巧路過桃花谷的,她的姑表哥薛玠。
薛玠與沈令蓁自幼相識,原也是英國公相中的良婿。他因此疑心,這小子所謂的路過並非當真恰巧,而是與他家閨女籌謀著私奔了。
所以起初,沈家沒有聲張此事,隻和薛家悄悄派了人手去尋,不料黃昏時分竟找見了沈家婢女的屍首。而薛玠卻好端端回家了,一頭霧水地說,絕沒有作出那等大逆不道的行徑。
這下可急壞了老國公。
事態嚴峻,連帶驚動了聖上,禁軍出動,四處搜尋,臨近二更才終於在城外深山的山洞找到血濺滿襟,昏迷不醒的沈令蓁,將她送回了國公府。
英國公初見女兒情狀,差點嚇厥了去,仔細察看才發現,那淋漓的血隻是沾湿了她的衣裙,並非從她身上來。
醫士替她診過脈,說她身上僅僅幾處輕微擦傷,昏睡是受驚發燒所致,不久就會醒轉。
英國公這才松了口氣,安心聆聽長公主趙氏的教誨去了。
可事情的來龍去脈還沒查清楚,趙眉蘭又哪有心情數落弄丟女兒的丈夫,隻是眉頭緊蹙地坐在沈令蓁榻前,好一會兒才吭聲:“那大氅是誰的?”
英國公沈學嶸垂著腦袋訥訥站在一旁,聞言,順著她的目光望向木施上那件血跡斑斑的玄色氅衣,神情同樣有些費解:“禁軍找到殷殷時,這件披氅正蓋在她身上。”
“殷殷”是沈令蓁的小字。
但沈令蓁今日分明隻穿了一身袄裙出去。再說看這氅衣的大小與式樣,本來也不像姑娘家的衣物。
趙眉蘭面色轉冷,拿起大氅細看,見衣角處繡了一個疑似家族徽記的金色圖樣:一隻矯翼之虎。
擱到燈下一照,繡線在燭火下金光燁熠,泥塵難掩其色,看來不似凡品。
她皺起眉:“這徽記是哪家的?”
沈學嶸搖頭示意不知。
看這上乘的繡線與繡工,非高門貴族不能出,而“虎”又多半意指將門。但以兩人這等身份,以及歷經兩朝的廣博見聞,卻竟都不認得這個徽記。
這就奇了。
沈學嶸說:“等殷殷醒來,問問她就是。”
趙眉蘭點點頭,疊攏大氅時卻覺指下觸感有異,氅衣內側似乎縫了個暗層。
她往裡一摸,從暗層中取出一塊絹帕,展開一瞧,不由大驚失色。
*
沈令蓁做了一宿的渾夢,晨光熹微之際醒轉過來,頭昏腦漲得險些不知身在何方。
昨日她與阿爹到桃花谷不久,薛家的僕役悄悄遞話給她的貼身婢女,說薛玠有要事與她相商,約她私下一見。
她與這個姑表哥向來親近,便依言支開阿爹與隨從,隻留了一名婢女在身邊,前去赴約了。
到了谷中偏僻一角,才知他是為她婚事而來,說有一計策可拖延她的婚期,隻要她點頭,他即刻開始計劃。
沈令蓁雖不喜這樁婚事,卻害怕觸怒聖上,牽累兩邊家族,當場回絕了薛玠,也因此與他不歡而散。
薛玠一氣之下獨自奔馬離去。她則在返程中遭遇一伙賊人,被擄上了馬車。
想到這裡,沈令蓁被一聲“四姑娘”喚回了神志。
連同二房一起算行第,她在沈家這一輩的姑娘當中年紀排第四。
侍候在旁的婢女見她醒了,立刻叫人去請長公主,又斟了盞水,喂她慢慢喝下。
沈令蓁剛解了渴,就見母親來了:“阿娘……”
趙眉蘭快走幾步,到榻前坐下,拍了拍她的肩:“我的好殷殷,沒事了。”安撫了女兒幾句,她問,“殷殷,昨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你出行隨從數眾,怎會出這樣的岔子?”
沈令蓁方才還是淚涔涔的委屈模樣,一聽這話,目光連連閃爍:“是我一時貪玩,走遠了……”
“殷殷!”
沈令蓁被呵斥得肩膀一顫,這才將與薛玠有關的經過如實交代了一遍。
趙眉蘭暗嘆一口氣:“那你後來又是如何脫身的?”
提到這個,沈令蓁驀然抬首:“阿娘,我的救命恩公呢?”
“什麼救命恩公?”
“那名與我一道在山洞中的,身披甲衣,頭戴兜鍪的男子。”
當時那擄她的馬車驅得飛快,她嘴裡被塞了棉布,呼天不靈,叫地不應,壓根不知被帶到了什麼天南地北之處。幸而有一位過路好心人拔刀相助,拼了性命與賊人惡戰一場,這才叫她得以脫身。
但趙眉蘭卻說:“禁軍隻在山洞裡尋到你一人。”
“他傷勢那樣重,能去哪裡呢?”沈令蓁喃喃著,切切握住母親的手,“阿娘,我們得趕緊派人去找找。”
“既是恩人,自然要尋。”趙眉蘭輕拍了拍她的手背以示安撫,指著木施問,“這披氅便是那人的?”
沈令蓁點點頭。
那男子將她救下後,帶她避入山洞,因見她身上衣裙被荊棘磨爛了幾處,便解了披氅給她遮擋。
“你可認得這位恩人?”
“他頭上兜鍪遮得嚴實,瞧不見臉。聽聲音不像我認得的人。”
趙眉蘭從袖中取出一塊疊得四四方方的天青色絹帕來,攤給她看:“那這字跡呢?這絹帕是在那件披氅裡找到的。”
沈令蓁探身一瞧,見絹帕左下角用金線繡了一個“愈”字,上方則是兩行墨跡已然發舊的梅花小楷——
玉塞陽關狼煙起,虜騎入河西。春不見,芳草離離。
馬上將軍拍劍去,不破樓蘭不留行。何日曉,吾心殷殷。
“這是女兒的字跡……”沈令蓁默讀一遍,詫異道,“但絕不是女兒所寫!”
趙眉蘭當然知道這不是沈令蓁寫的。
這詞上闋提及的“玉塞”和“陽關”是舊時河西一帶的兩道重要關隘。但早在十年前,河西就已不是大齊領土,其間關隘也隨之廢棄,如今哪來的“狼煙”?
再看下闋,不難猜出這是一位暗慕將軍的姑娘所寫。可沈令蓁整日待在深宅大院裡,又從哪結交來什麼將軍?
不論怎樣推斷,這首詞都不該是女兒的手筆。趙眉蘭之所以多此一問,不過是想確認字跡。
沈令蓁年紀雖小,卻已於書畫一道小有造詣,一手梅花小楷用筆精到,風韻自成一派,連她本人都無法否認,這字跡著實仿得太精妙了些。
沈令蓁百思不解,展開絹帕,想瞧瞧別的蛛絲馬跡,翻個面又看到兩行字。
這一組行楷俊秀挺拔,正鋒遒勁而側鋒妍美,入木三分又張弛有度,顯然不是她的字跡,且墨跡相對方才那兩行也新上不少——
河西洲頭春草綠,經年去,今已蓁蓁矣。
試問汗青當幾許?何須留取身後名。不若長醉南柯裡,猶將死別作生離,醒也殷殷,夢也殷殷。
沈令蓁心頭陡地一震,猛然間覺得眼眶發脹泛酸,像莫名其妙要落下淚來,可這衝動轉瞬即逝,一剎過後便又消散無蹤了。
她回過神來,又細細念了一遍詞,想這可能是那位將軍多年後遠徵歸來,因已與心上人陰陽永隔,無緣與她當面互通心意,故而在絹帕上留下的回應。
愛不敢言,早早逝去的姑娘和一片丹心報家國,功成名就卻抱憾終身的將軍,這悽苦的風月故事倒叫旁人唏噓——如果詞中不是提到了“蓁蓁”和“殷殷”這樣的字眼。
"我是流落街邊的孤女,被小姐救下帶回府裡。 按尋常話本子來講,我應該為她當牛做馬,結草銜環。 可後來我卻嫁給了她的心上人。 她恨極了我。"
古裝言情
"一次陰差陽錯,我被神志不清的太子扛進了房間。 我不願與皇家有過多牽扯,趁蕭稷昏睡之際匆匆離開,隻求再無瓜葛。 沒想到,再見面時被他拉到無人處,他撫著我的臉頰,眼裡皆是柔情,「沅沅,別躲我。」 看著他眼中的勢在必得,我有些害怕,歸家之後草草與人定親。 怎料在出嫁的前一晚,我竟在東宮醒來,蕭稷壓在我的身上,眼中似有怒火,他咬牙切齒一字一句地問:「沅沅如此著急,我究竟哪裡不如那個鳏夫?」"
古裝言情
餘寒是這個世界上對我最好的人,可惜他對我的好,不是因為喜歡。 而是報恩。 在決定娶我之前,他還有個相戀 6 年的初戀。 我們婚禮那天,他的這位初戀找到我,罵我插足她和餘寒的感情。
現代言情
「長這麼好看還來做這種生意。」一隻打扮精緻的布偶從店 門口路過,瞥見我正賣力地蹭著客人的腿,露出十分不屑的神情。
幻想言情